非常起跑線-Editor’s Note
2016年12月23日
創造力可能使你未來不會失業
2017年01月20日

喜歡探索與玩樂是孩子的天性,但現時香港的孩子似乎過早進入學業的競爭,失去了快樂的童年。今期的專訪主角——Esther Chu決定向幼稚園說不,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自由成長的『學校』,令父母能與孩子同行,向著夢想奔跑。

 


 

一切從不上幼稚園開始

「其實我沒有特別想過要做兒童教育。」Esther坦言。Esther本身是做青少年輔導工作,特別是幫助一些因毒癮、情緒或家庭問題的年輕人走回正軌。Esther發現這些青少年雖然讀書成績不好,但每個人都有特別的才華,只不過現時香港的教育方法未必適合他們。於是Esther開始嘗試用創意的方法去教學,例如用Rap「饒舌」的方法教中文等等。後來Esther有了小朋友,才發現香港的填鴨式教學從幼稚園已開始,如果想拒絕這種教育,就要讀學費高昂且位置偏僻的學校。Esther當時沒有想過不讀幼稚園,但最終找到的心儀學校只有幾間。「後來我發現自己工作的地方,所有幼稚園可以做的事情我也可以做,而且我也有教學經驗。於是我有一個想法,不如自己教小朋友吧!」當時Esther的機構有4個志同道合的同工的小朋友是同齡的,於是4個媽媽決定開始「不上幼稚園」的自家學堂了。「我當時並未想過自家學堂的未來發展,也不知道什麼是「home school」。一切純粹從一個媽媽的決定開始。」

 


 

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

「一位人類學家每年會來我們機構探訪,她的著作裡提到,人類從嬰兒到成人的每個階段的需要。原來6歲之前的小朋友最需要學習的,並不是現時學校教的知識,而是讓他們多探索多說和多動手。」Esther開始自家學堂,就是希望按照小朋友發展不同階段,去設計適合的活動和課堂。

在香港人的觀念裡,我們的成長環境其實很怕污糟,也要求小朋友時刻保持乾淨整齊,而Esther也不例外。當一位外國朋友教Esther將顏色派給小朋友周圍塗,或者將不同的物料混合一起,讓小朋友觸摸和玩。香港的媽媽就會很緊張小朋友的衣服臟了要洗,因此小朋友玩的過程就不斷想幫他們擦乾淨。但那位外國朋友就阻止媽媽們幫小朋友擦。「我要學習收起我的控制欲,就好像戒毒一樣。當我停止這樣做時,發現小朋友不被打擾時,更能享受自由玩的樂趣,有源源不絕的靈感發揮創意。」

 


 

GoKids誕生

在自家學堂的兩年裡,Esther的大兒子的「上學時間」過得快樂又充實。他最喜歡媽媽的「教學」,這令到Esther也覺得好快樂,因為她擁有的第一個「Fans」就是自己的兒子。「兩年後我的小兒子出世了,我希望自家學堂能延續下去,於是我開始了一個類似play group的社群,就改名叫「GoKids」,意思是希望所有小朋友都能自由快樂地成長,勇敢向著自己的夢想奔跑。」當時正值「贏在起跑線」的教育理念最瘋狂的時候,而媒體正在尋找不是走這條路線的人訪問,所以開始有很多人來訪問Esther的GoKids社群。

而同一時間,Esther開設了「我家孩子不上幼稚園」的面書專頁,開始撰寫有關兒童教育的文章,目的是讓更多人知道,0-6歲小朋友應該多玩多探索,而不是去參加很多興趣班,過早讀書識字其實對他們的成長並沒有好處。這個專頁一出現就大受關注,Esther歸因於現時的教育氛圍對小朋友及家長均造成巨大壓力。Esther記得有一次寫文章談到,不理解香港為何需要3、4個人才能照顧好1個小朋友,現時很多人失去作為父母應有的能力。之後這篇文章在網上產生很大的迴響,有人贊同也有人批評,接近10萬人看過這篇文章。「那一刻我心裡覺得好忐忑。我反問自己在做什麼?其實我可以正常照顧自己的小朋友,而不需要受到那麽多人注意。」但那天當Esther冷靜下來時就想通了,他們手所做的可以成為光,去照亮其他未找到出路的父母,這是他們應該去做的,而不需要在意別人的評論。

 


 

敢於與眾不同,走自己的路

Esther認為,對於「不讀幼稚園」這個決定,香港父母最難突破的是自身的恐懼,懼怕別人的看法,懼怕教育失敗。而對Esther來說,當初20多年前決定做青少年輔導,剛開始時甚至沒有「人工」,因此遭到身邊很多人的反對及質疑,但都因著自己的信念而繼續堅持。「當我經歷過這種反對之後,對於今日我怎麼教養小朋友,別人的看法對我影響已經不大了。」而很多香港的父母,除了考慮小朋友的前途之外,還有就是在意別人的看法,因此在教養小朋友的過程中隱藏了很多的恐懼。「我覺得這是一個難關香港父母要經過的,他們需要找到自己的信念而堅持去行。」

 


 

夢想與實踐

關於夢想,Esther相信每個人一生都要去尋找那條屬於自己的道路,而夢想是令人有熱情並且渴慕快跑追尋的。當然這條路並非一帆風順,有時可能需要人退後一步,或者放下一些堅持,才可以達到夢想的終點。Esther在中學時有很多夢想,例如想做護士、社工、演藝、老師和作家等等。但中學剛畢業時所有這些想做的事都未能實現時,Esther成為了一名導遊。之後因著對青少年輔導工作的熱愛,Esther決定辭去做了4年的導遊工作而全時間在目前的機構服務。

「青少年的服務工作我已經做了20多年,人生發生了什麼改變呢?雖然我不是護士,我可以藉著輔導醫治很多人的心靈;我不是社工,但所做的工作比社工還廣泛;我不是教師,但我教一班別人不看好的孩子去尋找夢想。今年我出版了《我家孩子不上幼稚園》這本書,而最近我們完成了《追龍》這套話劇……如果我當初不是跟從自己的信念選擇做熱愛的工作,我一定完成不了這麼多事情。追尋夢想過程有些東西是需要捨棄的,我為理想放下了穩定的工作,但我從未放棄自己的夢想,反而因為堅持,我實現了所有中學時想做的事。也許人生就是需要一些磨練,才能令夢想成真,並且超過我們當初所想所求。」

IMG_0417

Esther Chu,於聖士提芬會負責青少年輔導工作,為了兩愛兒不需追逐起跑線,過簡單快樂童年,而決定開始自家學堂,更成立關懷家庭的社群GoKids,並出版著作《我家孩子不上幼稚園》。

Text﹕嵐

Photos: Jonathan

觀看訪問影片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