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人愈來愈識飲 咖啡烘焙業前景佳
2016年10月25日
「守城」——Laurence Lai2016攝影展
2016年10月28日

兩年前,我在安息年的開始,心血來潮,去了學陶藝。在拉坯時,我需要十分專注,整個人的焦點就只能放在眼前的陶泥上。(雙手沾了濕泥,所以手機放在遠處,沒機會分心。)突然間,我進入一種平靜安祥的精神狀態,很想停留在當前一刻。我無法解釋發生了什麼事情,因為專心拉坯,腦裡什麼都沒想,可不是一些思想、情感或回憶帶我進入那奇妙的精神狀態。

後來我在研究創意心理學時,從一位匈牙利裔心理學家的書,才明白陶藝室的經歷到底是什麼一回事。作者米哈里•契克森米哈賴經歷二次世界大戰,在美國研究心理學時,環繞著「人怎樣才得到快樂」這主題。他同時是畫家,最初的研究目標就以藝術工作者為主。他發現這些甘心樂意為藝術工作廢寢忘食、忍受精神肉體煎熬的人,在創作過程中都出現一種他名為「心流」的神馳狀態。原來當人專注於創作活動時,就會找到人生的意義,也得到滿足感。後來他整合了研究結果,證明創作與快樂之間的關係。

神是創造主,祂造了同樣有創造力的人,當人運用這天賦的能力去建立美好世界,自己也會感到快樂。就是這麼簡單啊!

黃少芬 作家,資深編輯,思想開放,行為保守,有創新精神但不離經叛道

黃少芬 作家,資深編輯,思想開放,行為保守,有創新精神但不離經叛道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