茫茫設計路 打工? 創業?
2015年01月19日
有第二種方法嗎?
2015年01月19日

模型玩具除以電影造型為主題,動畫、漫畫亦是主要素材。精美的畫面與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,往往才是令人愛上玩具的最初原由。動漫、電影、玩具幾種媒介,關係總是密不可分。而在過去幾十年,香港曾經歷動漫黃金時期,造就《老夫子》、《十三點》、《風雲》、《麥嘜》等無數動漫經典,其發展橫跨玩具、電影行業。

 

2003年,香港藝術中心獲市建局批出灣仔茂羅街作活化項目,成立「動漫基地(CHB,Comix Home Base)」,作為本地與國際動漫文化交流及人才培育的平台及地標。香港藝術中心總幹事林淑儀(Connie Lam)接受《Dreamates》訪問時,分享自己與一眾漫畫家,在設立CHB背後所付出的努力,藉此勉勵喜愛動漫的年青人,勇於拿出毅力及決心築夢。

 

理念背後的代價

早於2006年,藝術中心已推行了一連串題為「動漫基地」的節目。「當時我便跟同事說,我們一直做下去,或者有天真的找到一個地方設立『動漫基地』。」她強調,有好的理念,必須付出時間與代價。「2005年開始,我已年年參加法國安古蘭漫畫節。」Connie知道,為開設「動漫基地」作出預備,必先建立相關的國際人脈。

Connie從安古蘭漫畫節中,得到很多啟發,從中不斷反思香港藝術中心在推廣動漫的方向。「你做一些事情時,要清楚自己的目標,究竟在推廣甚麼東西。不是為了自己喜歡而已,而是在文化上,希望看見一些甚麼?」

2011年,藝術中心成功爭取到政府資助,連同十多位漫畫家及出版商,遠赴法國安古蘭,舉行了一個香港漫畫歷史展覽,介紹自六十年代起香港漫畫的發展。「為什麼人家會邀請我們去呢?當中固然是付出很多代價,事前亦見過很多人,而政府的資助亦相當重要。」

以往,西方社會都不了解香港漫畫界,自那次展示後,提起亞洲漫畫業,西方人士不會只想到日本、韓國等地,而是還有香港。後來,市建局為灣仔的活化項目招標,藝術中心成功中標,Connie、藝術中心上下及多位動漫工作者終於得嚐所願,將實體的CHB建立起來。

 

成名從「瘋狂」開始

不少人都認為,香港是「文化沙漠」,藝術創意產業向來難以在本地生存。Connie卻指出﹕「漫畫在香港的高峰期是八、九十年代,當時本地動漫已發展得非常蓬勃。」但她補充說,全球漫畫業現正走下坡,除了基於經濟原因,也是由於電腦的廣泛應用,令全世界漫畫業都要尋求出路。

她解釋,香港的現況是參與漫畫工業的人數減少,只不過插畫的曝光率提高了,令人錯誤以為香港比以前有更多人加入動漫業。「香港很少年青人進入這行業,因為你必須付上很大代價、很自律。別說要成名,而是你要很瘋狂、要很愛這個行業。問題是,多少年青人能有這份『愛』?

「你要花的時間很多,無論是用電腦、用手去畫,也需要基礎。」提到年青人入行是否困難,Connie則說﹕「已經不是有沒有機會的問題,而是到底有沒有人去尋找這個機會。」

她直言,漫畫很難讓人「發達」,即使曾有成功例子,也許只是剛好配合了時間、機遇,並非必然,而今時今日更是難上加難。「做這些事,你必須付出很多代價,失敗後又再嘗試,而這亦不代表你可以『成名』,只是沒有試過,就一定不會﹗」

最後她提出可行之路﹕「這世上是沒有懷才不遇的,問題只是你去不去做,尤其現今有許多方便的門路,只要你肯將作品放在網上,不怕人抄襲,始終會有人欣賞。」

Comments are closed.